九型人格 | 从灵性到心理学的演变历史
九型人格是一门有悠久历史的古老学问,它将人格分为九种类型,每种类型对应着特定的核心动机、潜在恐惧和行为特征,人们可依此来了解自己和他人,以便更好的促进自身成长、改善交际和融入社会。
九型人格是依据思维模式、情绪反应和行为习惯来进行分类的,这些类型分别为:完美型、助人型、成就型、浪漫型、观察型、怀疑型、享乐型、领袖型与和平型。

为了让大家更深入的了解九型人格,拾棠心理测试将会在接下来的系列文章中,由浅入深的带你走进九型人格的世界。
前面我们提到,九型人格有着久远的历史,要比我们目前熟悉的心理学还要更早。所以,作为九型人格系列文章的第一篇,我们就从九型人格的历史开始讲起吧。
在本文中,我们将九型人格的历史,大致分为3个阶段:古代起源、传播演变、应用发展,接下来,将会在文章中进行依次介绍。
第一阶段,古代起源
九型人格的确切起源时间已经不可考证,最早的时间推测是公元前2500年,在巴比伦和中东的其他地区就已经出现,不过这仅仅是推测。
目前更多的人认为九型人格最早出现于公元9世纪中亚和波斯地区的伊斯兰神秘主义教派——苏菲派,当时九型人格是用于灵修之中学问,人们通过口头传播沿袭下来,教派中的大师通过九型人格辨别弟子的性格类型,并依此指引他们对应的灵修方式。
第二阶段,传播演变
首次将九型人格带入现代社会的,是乔治・伊万诺维奇・葛吉夫(George Gurdjieff)。据说,他于1920年代在阿富汗的一座修道院里接触到了九型人格并被其吸引,潜心研究后,将九型人格带回到了欧洲。
1950年代,奥斯卡·伊察索(Oscar Ichazo)也是在阿富汗旅行期间,从苏菲教派里接触到了九型人格,后来他在智利创立了艾瑞卡学院,系统地教授九型人格理论。伊察索提出了侧翼、动态迁移、心脑腹三大中心等九型人格的基础理论,这些理论为现代九型人格理论奠定了基础,现在我们进行九型人格测试时,还会用到这些理论。
1970年左右,伊察索的学生——克劳迪奥・纳兰霍(Claudio Naranjo),将九型人格引入到了美国,他主要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埃萨伦研究所(Esalen Institute)传授九型人格理论。纳兰霍将九种类型与特定的心理障碍关联起来,提出了27种亚型理论。他还将九型人格与其他心理学理论(如荣格心理学、存在主义疗法等)进行了深入的整合,形成了一个更加完整和系统的人格理论体系。
第三阶段,应用发展
1993年,九型人格成为了美国斯坦福大学商学院的正式课程,标志着九型人格在学术界的认可和普及。
1994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学者主办了第一届国际九型人格大会,参会人数有一千四百多人这些人来自二十多个国家。同年,相关的国际组织成立,这进一步推动了九型人格学说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2000年左右,九型人格传播到了中国,并在企业管理和人力资源、心理咨询与治疗、学术研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上面就是九型人格的主要发展历史,当然如果深入研究,还有很多说法,比如在源头上,还有基督教的七宗罪、犹太教卡巴拉生命之树的九重性、加泰罗尼亚神秘主义者拉蒙・卢尔的九角星图形、耶稣会数学家阿塔纳修斯・基歇尔的类似九型人格的图表、新柏拉图主义创始人普罗提诺的九种神圣品质等有九型人格有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