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九型人格 | 常用理论体系一览

心理科普
拾棠心理测试

上次文章中,介绍了九型人格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知道九型人格是一个有着上千年悠久历史的学问,当时古人通过九型人格了解人的不同性格,并依此选择修行路径。

抛开古代的神秘主义,九型人格向我们展示了人类性格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但在这多样和复杂中,古代智者通过观察又找出了其中的规律。后来,通过葛吉夫、伊察索、纳兰霍等人的传播及与心理学的融合,九型人格已经发展成为被世界学界认可的人格理论体系。

那么,接下来,本文将介绍九型人格理论体系中,常见的几个内容,这些内容包括:九个核心类型、侧翼类型、三大中心、人格动态迁移、发展层级、27种附型、七元法。

九个核心类型

九个核心类型是九型人格的基础,也就是九角星图中的九个顶点,在古代以及葛吉夫传播时,这九个类型只有特征的描述;直到伊查索(Oscar Ichazo)时,才为这九个类型起了名字,九个核心类型也才更加完善。

九型人格-拾棠心理测试

九个核心类型通常按照核心动机、核心恐惧和行为模式3个维度来描述,下面为具体描述内容:

序号

类型

核心动机

核心恐惧

行为模式

第一型

完美主义者

完美型

正确、正直、优秀。渴望活得有原则,避免被谴责。

邪恶、腐败、有缺陷。害怕犯错、被批评或违反道德。

批判自己和他人;努力改进事物;坚持标准、有条理;压抑愤怒。

第二型

助人者

助人型

被爱、被需要。渴望在他人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不被爱、不被需要。害怕被拒绝、不被珍惜或被认为没有价值。

慷慨付出、乐于助人;关注他人需求;间接表达自身需求;过度迎合。

第三型

成就者

成就型

有价值、成功。渴望被赞赏、感到优越。

失败、无价值。害怕被羞辱、被认为不称职或毫无成就。

目标导向、高效行动;注重形象、包装和表现;容易与真实情感脱节。

第四型

个人主义者

浪漫型

独特、有意义。渴望体验和表达自己的情感深度与个性。

平庸、缺乏身份。害怕没有自我、被忽视或被认为有缺陷。

关注内心感受;寻求独特和美感;情绪波动较大;易有被遗弃感。

第五型

探索者

思想型

知识、能力。渴望理解世界,感到自己能干。

无助、无能。害怕被侵犯、被淹没或耗尽精力,没有生存能力。

独立、内向、观察多于参与;收集信息、保持距离;界限感强。

第六型

忠诚者

忠诚型

安全、支持。渴望稳定,能提前做好准备。

危险、失去支持。害怕没有指引、没有安全感或相信错误的人。

谨慎多疑,预想最坏情况;寻求权威或反权威;尽职尽责、忠诚。

第七型

享乐主义者

活泼型

满足、快乐。渴望自由、有多种选择和刺激。

痛苦、匮乏。害怕被剥夺、受限制或陷入痛苦的负面情绪。

乐观、好奇心强、精力充沛;喜欢计划和多样性;逃避负面情绪、浅尝辄止。

第八型

挑战者

领袖型

自主、力量。渴望控制自己的生活和命运,避免被控制。

被伤害、被控制。害怕软弱、依赖他人或被背叛。

充满自信、果断直接;保护弱者、主持正义;容易表现出强势或支配性。

第九型

和平使者

和平型

平静、和谐。渴望内心的宁静和与周围环境的连接。

冲突、疏离。害怕分离、失去连结或被卷入争执。

随和、接受度高;努力维系和谐;倾向于压抑愤怒和拖延;融合他人观点。

三大中心

在葛吉夫和伊察索的理论中,都提到了三大中心——心、腹、脑,这三大中心被认为是能量或智慧的来源。同时,九个人格类型也按三大中心的特点被分为了三大类。

笔者个人认为,这三大中心与保罗·麦克里恩提出的三脑理论(Triune Brain Theory)可以进行对应,三闹理论中的三脑为:原始脑(网状脑、爬行脑)、情绪脑(哺乳脑)、理性脑(视觉脑、大脑皮层系统),在下面介绍中,我会进行关联。

九型人格三大中心-拾棠心理测试

心(情感中心):

以情感为主导,更关注情感方面的反馈,比较感性,关联三脑理论中的情绪脑。

包含的人格类型有:2号助人型、3号成就型、4号浪漫型。

腹(本能中心/行动中心):

以身体本能为主导,更依赖于直觉和本能反应,关联三脑理论中的原始脑。

包含的人格类型有:8号领袖型、9号和平型、1号完美型。

脑(思维中心):

以理性思考为主导,需要通过思考分析来感知和反馈外部信息,比较理性,关联三脑理论中的理性脑。

包含的人格类型有:5号思想型、6号忠诚型、7号活泼型。

侧翼类型(Wing)

唐·理查德·里索(Don Richard Riso)与鲁斯·哈德森(Russ Hudson)是侧翼类型理论的正式确立者,但伊察索提出的三大中心理论为侧翼奠定了理论基础。

侧翼类型指的是九型人格的核心类型作为人格的主型具有该人格的主要特征,但由于一些因素的影响,也具备相邻类型的一些特征,比如1号类型相邻类型2号的一些特征就形成了侧翼类型1W2。侧翼类型严格按照相邻原则,每个核心类型仅有2个侧翼类型,依此,九型人格共有18个侧翼类型。


侧翼类型

核心动机

行为模式

情绪反应

1w9(理想主义者)

追求正确、正义和改进

内向、疏离人群,关注抽象理念,通过理论影响他人

冲突中保持冷静,用抽离情绪缓解压力

1w2(鼓动家)

追求正确、正义和改进

外向、热情,通过实际行动和人际连接推动改革

冲突中可能变得强硬,用道德说教施加影响

2w1(公仆)

被需要和感到自己对他人有价值

原则性与服务意识结合,行为拘谨,注重社会规范

助人中可能压抑情感,追求道德正确性

2w3(主人)

被需要和感到自己对他人有价值

外向、目标导向,通过社交资源达成双赢

可能因过度关注他人认可而忽视自身需求

3w2(明星)

通过成就获得他人的爱

高效执行力与人格魅力结合,擅长团队协作

过度依赖外部评价,可能压抑真实情感

3w4(专业人士)

通过成就获得他人的爱

注重专业能力与职业道德,雄心壮志与自我怀疑并存

更关注自我实现,对他人评价相对独立

4w3(贵族)

寻找自我身份、创造独特性

独特审美与公众表现力结合,渴望外界欣赏

压力下可能表现出虚荣、自恋或戏剧性情绪

4w5(放浪诗人)

寻找自我身份、创造独特性

内省与抽离,生活方式与他人不同,创作更私人化

情绪波动更多表现在内心,可能陷入幻想和隔离

5w4(偶像破坏者)

追求知识、理解和智慧

结合理性分析与艺术直觉,学者气质与艺术家特质交融

思考中常带有哲学忧郁,社交中可能显得疏离

5w6(问题解决者)

追求知识、理解和智慧

更注重逻辑验证与风险规避,思维系统化,依赖系统分析

对安全感的关注更强,可能陷入过度准备的消耗状态

6w5(防卫者)

安全感和支持

内省与逻辑构建安全系统,行为谨慎保守

多疑虑,安于现状,相信权威又容易反权威

6w7(伙伴)

安全感和支持

外向、社交互动缓解焦虑,更具行动力与合作性

乐观但内心存在焦虑,需要爱和安全感

7w6(表演者)

追求快乐、满足和新鲜感

表演式社交,用积极情绪掩盖内心焦虑

表面追求快乐但内心存在焦虑,表现为谨慎的冒险

7w8(现实主义者)

追求快乐、满足和新鲜感

果断、现实主义、有野心,利用动力保持紧张活跃

不惧怕孤独,对外有进攻性,行为直接且带有侵略性

8w7(标新立异者)

掌控自己的生活和环境

行动力强,语言和情绪表达带有激情色彩,扩张领地

强势、直接,通过强硬手段掌控资源,如直接夺取

8w9(忍让者)

掌控自己的生活和环境

温和、礼貌,通过谈判和协调逐步掌控,表面温和但内在坚定

通过试探和逐步推进达成目标,不轻易表露愤怒

9w8(行动者)

内在和平、和谐和避免冲突

需要练习适度表达愤怒,具有务实掌控资源的特质

平和但内在坚定,通过试探和逐步推进达成目标

9w1(梦想家)

内在和平、和谐和避免冲突

隐修的精英,追求和谐与理想主义

需加强自我价值确认,更遵守规则,具有理想主义特质

人格动态迁移

早在葛吉夫将九型人格首次引入西方时,就已经揭示了人格受环境影响的动态变化性,直到纳兰霍时期,通过与心理学的融合,才正式确立了九型人格的动态迁移理论。

九型人格的动态迁移理论中提出,人格受外部环境影响(压力与放松状态)会朝着另外不同人格迁移,根据环境表现出其他类型的优劣特征。

动态迁移理论提出了两个基本方向:

整合方向(健康状态下的升华路径):当个体处于放松状态,核心价值观得到满足时,会向相邻类型中更健康的方向发展。例如,3号成就型在成功后可能表现出6号的忠诚特质,但其核心动机仍是"通过成就获得他人的爱"。

解离方向(压力状态下的劣化路径):当个体面临压力,核心恐惧被激活时,会向相邻类型中更不健康的方向退化。例如,6号忠诚型在安全感受到威胁时可能表现出3号的急躁特质,但其核心动机仍是"寻求安全感与支持"。

九型人格动态迁移-拾棠心理测试

发展层级(健康-不健康)

发展层级理论也同样揭示了人格的动态变化性,该理论由唐·理查德·里索(Don Richard Riso)与鲁斯·哈德森(Russ Hudson)提出,两人也是上面所述侧翼类型的理论提出者。

发展层级理论将人格分为健康、一般、不健康三大状态,每个状态又分三个层级,一共九个层级。

人格在不同层级的变化,主要受心理防御方式影响,在健康层级个体更多使用成熟的防御方式,在一般层级个体则经常依赖神经症性防御方式,在不健康层级个体主要使用原始的防御方式。

下面是九个发展层级的概要描述:

健康状态(层级 1-3):自我实现与潜能释放

  • 层级 1(解放层级):个体超越核心恐惧,展现该类型的最高德行,与本体(本质)联结紧密。

  • 层级 2(心理能力层级):自我防御机制开始出现,但仍服务于健康发展。

  • 层级 3(社会价值层级):自我积极参与社会,将核心特质转化为建设性贡献。

一般状态(层级 4-6):自我膨胀与防御强化

  • 层级 4(失衡层级):个体因屈从于气质倾向导致心理能量失衡,开始出现人际冲突。

  • 层级 5(人际控制层级):通过操纵环境或他人缓解焦虑,防御机制固化。

  • 层级 6(过度补偿层级):以极端行为掩盖内在脆弱,冲突升级。

不健康状态(层级 7-9):心理崩溃与自我毁灭

  • 层级 7(侵害层级):防御机制失效,采取自毁行为。

  • 层级 8(妄想与强迫层级):脱离现实,出现神经官能症症状。

  • 层级 9(病态破坏层级):彻底丧失理性,以毁灭自我或他人结束痛苦。

27种附型

27种附型理论是基于人类的3种核心生存本能(自保、社交、一对一)与九型人格的核心类型相结合,按照每个核心类型对3种生成本能的优先依赖程度,演化出了27种附型。每一个核心类型中,个体通常以一种本能为主导,其他两种做辅助。

该理论由纳兰霍(Claudio Naranjo)首次提出,后来由海伦・帕尔默(Helen Palmer)做了进一步完善。

三种本能类型:

  • 自保本能(Self-Preservation):聚焦生存资源与安全感,表现为对健康、财务、空间的敏感管理。

  • 社交本能(Social):关注群体归属与社会地位,通过融入社群、建立人脉获取存在感。

  • 一对一本能(Sexual):强调深度情感连接与独特性,通过亲密关系或激烈竞争释放能量。

27种附型

主型

附型

关键词

核心特征

1 号

自保型

担忧

自我批判与完美主义结合,通过细节控制规避风险,注重健康与财务规划。

社交型

非适应性

以社会正义为己任,批判不公现象,试图将个人标准强加于群体。

一对一型

热忱

将理想主义投射于亲密关系,试图改造伴侣,追求精神契合与共同成长。

2 号

自保型

特权

通过服务他人换取安全感,隐藏真实需求,表现出 “老母鸡” 式关怀。

社交型

雄心

以社交影响力为目标,通过建立人脉与资源网络实现自我价值,可能被误判为 3 号。

一对一型

征服

通过深度情感绑定控制他人,展现强烈占有欲与性魅力,可能被误判为 8 号。

3 号

自保型

安全(反型)

隐藏成就,通过务实工作追求物质保障,避免成为焦点。

社交型

声望

以公众形象为核心,通过社交媒体塑造完美人设,追求社会认可与地位。

一对一型

魅力

将竞争力聚焦于亲密关系,通过支持伴侣间接实现自我价值,可能被误判为 2 号。

4 号

自保型

坚韧(反型)

内化痛苦,通过隐忍与自我疗愈应对创伤,表现出 “坚强” 的外表。

社交型

戏剧化 / 羞耻

通过公开表达痛苦获取关注,将悲伤浪漫化,常陷入 “受害者” 角色。

一对一型

竞争

将痛苦转化为创作动力,通过艺术表达或情感对抗证明独特性,可能被误判为 8 号。

5 号

自保型

城堡

建立物理与心理边界,通过独处与知识储备获取安全感,对隐私极度敏感。

社交型

图腾

加入精英社群,通过思想贡献与理论研究追求影响力,可能脱离现实生活。

一对一型

知己(反型)

通过深度对话与伴侣建立精神连接,分享私密思想,可能过度依赖对方认可。

6 号

自保型

温情

通过家庭与稳定关系缓解焦虑,表现出过度保护与控制欲,可能被误判为 9 号。

社交型

责任

通过忠诚于群体与权威获取安全感,严格遵守规则,可能陷入盲目服从。

一对一型

力量

通过身体训练或性魅力掩盖恐惧,表现出攻击性与冒险倾向,可能被误判为 8 号。

7 号

自保型

家庭

通过家庭活动与稳定生活规避痛苦,追求舒适与娱乐,可能陷入享乐主义。

社交型

牺牲

通过群体活动与社交娱乐获取快乐,为团队利益牺牲个人需求,可能被误判为 2 号。

一对一型

易受暗示

通过亲密关系与感官刺激追求极致体验,容易被伴侣影响,可能陷入冲动行为。

8 号

自保型

满足感

通过控制资源与环境获取安全感,表现出务实与果断,可能被误判为 3 号。

社交型

同盟

通过建立团队与对抗外部威胁展现领导力,追求社会地位与影响力,可能被误判为 1 号。

一对一型

占有欲

通过控制伴侣与深度情感连接展现力量,要求绝对忠诚,可能陷入暴力冲突。

9 号

自保型

食欲

通过饮食与舒适生活逃避冲突,表现出慵懒与被动,可能被误判为 7 号。

社交型

参与 / 归属

通过群体活动与社交融入获取安全感,避免冲突,可能被误判为 2 号。

一对一型

共生

通过与伴侣深度融合逃避孤独,表现出依赖与被动,可能被误判为 6 号。


好了,关于九型人格的相关理论体系就先介绍到这里,但这不代表只有这么多,做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学问,其实其中也还有很多内容需要探寻,本文只是给出笔者认为比较常用的几个理论,如果有点此感兴趣的朋友,也欢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