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情绪性冲突,牢记“海格力斯效应”,不纠缠、不回应
海格力斯(Heracles)是希腊神话中的一位英雄大力士。
有一天,他在路上被一个袋子挡住了去路,他上前踩了一脚,谁知那袋子竟鼓了起来,他又踩了一脚,那袋子鼓的更大了。
海格力斯有些生气了,他拾起一个大木棒,朝那鼓起的袋子砸去,那袋子竟然越砸越大。海格力斯的大力输出,似乎化作了袋子鼓起的力量。
这时,一位圣者走了过来,他对海格力斯说:“朋友,别理它了,忘了它,离它去吧。它叫仇恨袋,你不惹它,它就会变小到原来的样子;你若侵犯它,它就会膨胀起来与你敌对到底。”
心理学中的“海格力斯效应”就来源于上面这段希腊神话。它揭示了在人际冲突中一个令人深思的规律:当人们以对抗和报复的方式回应矛盾时,冲突会像 "仇恨袋" 一样不断膨胀,最终导致两败俱伤的恶性循环。
中国也有一句老话,叫“冤冤相报,何时了。”
用敌对、报复面对冲突,只会让仇恨不断加剧,直到双方都失去了理智酿成悲剧。退一步海阔天空,不逞一时之快,或许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损失。
通过“海格力斯效应”,给了我们一个在面对冲突时的警示,对抗、报复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还可能使问题进一步恶化。
那么,我们该如何面对冲突呢?
首先,我们先从《TKI冲突处理模式测试》中的5种冲突处理模式入手,这5种模式是:迁就、回避、协作、竞争、妥协。
童话中,海格力斯所使用的模式是竞争模式。那竞争模式就一定是不好的吗?
不是,但要看使用场景!
就如本文标题中,笔者将冲突范围限制在情绪性冲突(敌对、愤怒、嫉妒、怨恨等),而不是所有冲突。当人身遇到伤害、或原则性问题,竞争模式是比较好的选择。
但是在下面,我们讨论的冲突范围限制在情绪性冲突。
对于情绪性冲突的处理方式,我相信很多人会提到“非暴力沟通”。
的确,“非暴力沟通”是近年来比较流行的处理冲突的方式,笔者在刚读到这本书时,也被非暴力沟通的智慧所吸引,记得当时还参加了几次这边书的读书会。
“非暴力沟通”属于5种处理模式中的协作模式,是比较理性的一种处理方式。
但是,在实际生活中,“非暴力沟通”也不是对任何场景都奏效。比如,对你极其嫉妒、对你有非常固执的偏见、对你别有目的人,通过非暴力方式不一定会奏效。
那既然和平方式不行,给这些人点教训,让他们下次少惹我应该可行吧?
这就又回到了“海格力斯效应”。有句老话:“小人畏威”,这有一点道理,以牙还牙可以吓退一部分目的不那么清晰的人。
但也有一些人,他们对你进行语言攻击就是为了看你情绪失控的样子;你骂他,他也骂你;你揍他一顿,就算你赢了,估计警察叔叔也会把你带走。
也还有一些人,就是喜欢不断地试探你的底线,你还击他,他马上就收敛了,但过不了多久,他又找个机会攻击你。
所以,怎么办才好呢?
我记得网上还流传着一个方法,叫“不回应,不纠缠”。
对于一些人情绪性的攻击,不回应、不纠缠,让他自己先冷静下来,或许给彼此都创造些余地。
而还有一些言语攻击,其目的是希望通过攻击使你难过、愤怒、失去理智。那就不能让他得逞,不回应、不带入,让他的目的无法实现,就是对他最好的回击。
记得,佛家有个典故,是寒山、拾得的一段对话:
昔日寒山问拾得曰: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之乎?
拾得云: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面对那些对你言语攻击的人,就随他去好了。
他攻击你,是因为你已是他心中的执念,他还要为你付出精力和口舌。
而你不理他,说明你心中没有他,淡然而过,对你也没有任何损失和精力浪费。
这样看,他是不是也是个可怜人呢!你是他心中执念,而你心中却无他。
好了,到此,“海格力斯效应”就介绍完了,此时你心中有和感悟呢?
最后,如果你想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处理冲突常用模式,可以通过拾棠心理测试小程序或网站进行《TKI冲突模式测试》,通过测试你对自己的应对方式进行内心觉察和反思,帮助你更灵活的应对冲突提供帮助。
